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相关 / 学术交流
花瑶历史渊源初探

  隆回花瑶是瑶族中古老的一支,因其女子个个着装艳丽如花,而被世人誉为“花 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隆回共有花瑶人口6347人,分沈、奉、刘 、步、回、严、兰、丁、唐、杨、梅、蒲等各姓。主要居住在县城北部100余公里外的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旺溪村、江边村、鱼鳞洞)、麻塘山乡(老树下村)、大水田乡(白马山村),属雪峰山支脉白马山山麓,古时号称“八百里瑶 山”,建有唐梅寨、尖岩寨、鹅羊寨、天心寨、蕨芽寨、歇官寨、香炉山寨、贵州寨等八大寨。清末划为瑶山十六峒,据清《邵阳乡土志》载:“徭(瑶)不编都以峒分,峒十有六。在县西北,属隆回巡检而统于县。”

  隆回花瑶自称“鹀灵”,意为四处漂泊的生灵和八方飞翔的小鸟。由于花瑶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事物都是代代口耳相传,年久月长,不少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精髓也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失了。对于花瑶的历史渊源,花瑶人民和学者们都是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确凿的定论。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了解,并根据花瑶现存的文献资料《雪峰瑶族诏文》、《奉氏族谱》,查阅有关地方、民族历史书籍,综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对本民族的理解,清理了一条发展脉络供大家参考——

  花瑶祖先最早应可追溯到皇帝时代黄河下游及江淮流域的“九黎”部落,而后发展为尧舜禹时代长江中下游的“三苗”,夏时泗水与淮水之间的“九夷”,商周时期江汉流域的“荆蛮”、“南蛮”, 秦汉时期今湖南洞庭湖、五岭地区的“长沙蛮”、“武陵蛮”。大约秦灭以后,花瑶祖先入住江西吉安府。花瑶文献《雪峰瑶族诏文》记载“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因此仇恨抄反,杀败无敌,畏逃无所。我们均与洞庭湖追过黄河,乘木浮水渡命,一万之中难救一二人。逃来江西吉安府,坐落十余代。”《奉氏族谱》亦记载“始祖奉明公原籍江西吉安府田庐,坟墓均在鹅颈坪。”

  元天启元年(1358年),因花瑶先民反抗朝廷压迫,杀死统治官吏,惨遭官府赵、鲁二都统领兵驱赶杀戮,被迫逃离吉安府,向西南地区迁徙。《雪峰瑶族诏文》记载:“我们始祖各姓一下广西,二下云南,三下贵州,奉明公又转迁桂林省,改为桂林郡,嗣后又转湖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花瑶先祖分两批迁入湖南洪江。一批是政府组织移民的。据道光《宝庆府志•武功录》记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大规模移民政策,从江西泰和(今属吉安)、安福(今属宜春)等地迁移大批汉人往湖南新化垦荒,元末劫难仍留在江西吉安的花瑶先民随之流入湖南洪江。《雪峰瑶族诏文》记载:“自明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一瑶二苗三倮啰四鞑子五子成汉,当下分瑶民下洪江,二分苗子进猫洞,三分倮啰往云南,四分鞑子出外国,五子成汉下柳州落业。”这时,流落贵州、桂林的花瑶先民与迁入湖南洪江的花瑶先民取得了联系,随后迁来汇合。今小沙江江边村的花瑶古寨“贵州寨”遗址和一些花瑶人家堂屋门楣上保留的“桂林山水”“桂林世第”横批就是最好的证明。

  花瑶在洪江居住了上百年时间,人口、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一直传流至今。现在花瑶的拦门酒仪式和宗教活动“夜皈”中就经常有这样的辞令:“洪江约盟郎素,哥波约喜郎礼”(意思是“洪江立下的规矩,老祖宗定下的礼节”)。

  大约在公元1500 年(明朝)左右,一部分花瑶人民从洪江经雪峰山、铁坡山(今湖南中方县),入溆浦黄茅园、龙潭、水东安家落户。其中龙潭的以奉姓、沈姓为主,水东以杨、严、丁、步等姓为主,刘姓则分散在溆浦各地,构成了“十里不断刘”的局面。这期间,还有一部分花瑶人民则从洪江到“辰、沅、永、靖及麻阳、泸溪一带”(见《雪峰瑶族诏文》),再转入小沙江地区。

  据《明史》和清同治十二年编修的《溆浦县志》记载,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花瑶民众因不堪忍受当地汉人、府官排挤压迫,在沈丫当、步丫岗、杨丫科的率领下起义,湖广总督派贵州总兵石邦宪前往镇压。石邦宪杀子以励军,终擒杀沈丫当,大败起义军。瑶民起义失败后,溆浦境内的许多花瑶被迫迁入 小沙江一带,建立唐梅寨、尖岩寨、鹅羊寨、天心寨、蕨芽寨、歇官寨、香炉山寨、贵州寨等八大寨,继续进行反抗。直到明万历元年(1573年)八大寨主寨歇官寨(后更名“血光寨”)被破,杀死瑶民七百余人,另有百数余人退转溆浦打卦冲,“再有瑶民奉姓添顺公由辰溪逃分溆浦低庄。前万历元年,逃过新化奉家山大平落业,改变汉家分失各别宗旨”(《雪峰瑶族诏文》载)。

  清康熙五年(1666年)三月,麻塘山瑶民与武冈、城步各瑶民联合起义。沅州总兵李蓬茂,令营弁领兵前去镇压,驻营安江。黔阳知县张扶翼谴人入山与起义瑶民谈判,议成,瑶民息兵(1994年出版的《隆回县志》载)。

  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为瑶民圈划了地盘,瑶民逐步稳定生活下来。乾隆八年(1743年),朝廷对瑶民的疾苦和生存问题更是十分关注。《雪峰瑶族诏文》记载:“又蒙圣上令委陶宪上山,札同溆邵两县带勇坐办勒拘捆押,察看若瑶民背红面黑,衣被破烂,冻饿已极,要箍保瑶民其有溆邵瑶山各峒,概与瑶民图存案到京。上奉圣令,绘于溆邵上下左右界限:……迨后恐有汉民再侵占,任瑶民起诉告官,照判箍保红办,先斩后奏,莫违圣令。” 从此,隆回花瑶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大力的扶持政策,隆回花瑶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更迅速。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