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相关 / 学术交流
瑶族远祖盘瓠传说再研究

       作者:张有隽,男,瑶族,19391月生。广西民族学院教授。1953.9-1959.7就读于广西钟山县中学,1959.9-1963.7就读于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攻读民族史。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广西通志馆业务员、马山县古零中学教师。19787月至今受聘于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先后出版《广西通志民俗志》(主编)、《瑶族历史与文化》、《人类学与瑶族》、《泰国瑶族考察》(合作)等著作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国内外知名的瑶学专家,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广西瑶学学会会长、国际瑶族研究协会执行副主席。1988—1992年任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今,任广西区政协常委会委员、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名列《广西少数名人录》、《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中国各民族英烈》。

       【摘 要】本文论述了盘瓠传说的源流,盘瓠与盘古的关系,盘瓠传说内容之真实可考性及盘瓠与瑶族的关系。

       【关键词】盘瓠;盘古;传说;再研究

       苗族身份认同的传说,反映的是古代存在的以犬为图腾的部落的历史事实,这已是学界的共识。但关于盘瓠传说的源流、盘瓠与盘古的关系、盘瓠故事的真实可考性、盘瓠与哪部分瑶族有关系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未取得一致。笔者用人类学研究再研究的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及新近民族学资料,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行。

       一、盘瓠传说源流

       在瑶族关于远祖神话传说中,影响至为深远者,要数盘瓠。关于盘瓠,有的学者视为神话,有的视为传说。笔者认为,盘瓠故事虽有一定神话色彩,但其夸张、神奇成分并不如盘古、密洛陀多,而传说成分则较多。因此,与其将之视为神话,不如视为传说。

       盘瓠传说最早见于载籍可能是东汉应劭《风俗通》。宋罗泌《路史发挥二》说应劭书遂以高辛氏犬盘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但今本《风俗通》未见此文。现能见于较早载籍的,是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

       郭璞还在《玄中记》中补叙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于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同为东晋人稍晚于郭璞的干宝在《晋纪》中说 武陵、长沙、庐江郡夷, 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瓠凭山阻险,每常为害。杂糅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俗称赤髀横裙,即其子孙。又在《搜神记》中说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于瓠蓠,覆之以盘,俄而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赐以千金,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入山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表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子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亻离,因为夫妻。织渍本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雨。衣服褊裢,言语侏偶,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纟需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掺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南朝宋人范晔作《后汉书南蛮传》,集东汉应劭以来诸家关于盘瓠传说的记载,而加以增删。除删去盘瓠得名、增加今长沙武陵蛮是也一段外,内容基本上因袭《搜神记》。

       由上观之,盘瓠传说首见于载籍应是《风俗通》,或《山海经》注、《玄中记》;首见于史乘当推《晋纪》,而完成于《后汉书南蛮传》。其在民间流传,应当更早。早至何时?如果郭璞注《山海经》犬封国无误,则这则传说在《山海经》成书年代民间已有传闻。《山海经》传为禹益(大禹、伯益)辑录民间异闻而成。是书内容虽然怪异,然而它记录的却是早期中国人对周边民族风情及山川物产的认识,在民族学研究上极具价值。我们推测,盘瓠传说所反映的盘瓠犬图腾崇拜,极有可能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前已存在,并流为传说。至于迟至汉晋间才见诸载籍,其原因一是瑶族先民没有文字记录传说,二是民族间缺少交流,为人少知。直到汉晋间,伴随中原地区与南蛮地区日益频繁的交往,中原人对南蛮有了直接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了解,同时,由于南蛮势力的强盛,为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也必须去研究南蛮,这样,关于盘瓠传说的记载就应运而生了。

       二、盘瓠与盘古的关系

       汉文史籍记载盘古神话,始见于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民间流传似当更早。其书云天地开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五极四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民。南朝梁任防《述异记》所记与《三五历记》大体相同,但补述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盘古国,其人皆以盘为姓。

       瑶族中盘瑶、蓝靛瑶(山子瑶)、八排瑶、平地理、白裤瑶等支系民间流传盘古神话。盘古,又称盘古皇、盘古郎、盘古皇公婆,尊为开天辟地神、人类始祖神。20世纪50年代前,上述支系居住过的不少地方,都立有盘古庙或盘古祠,定时祭祀。师公唱本有盘古唱词,所述故事与《三五历纪》大体略同。也有个别地方将盘古视为民族始祖神,将盘古、盘王(盘瓠)混为一体。如湖南零陵地区(今永州市)瑶族流传的一首歌谣唱到

       盘古开天又辟地,又制青山又造田;
       先赐瑶人十二姓,后赐百姓造朝堂。
       广西全州瑶族一首歌谣唱到
       上古年间黑茫茫,乾坤合闭暗无光;
       先有无极生太极,后有社王生四象。
       虚空眨眼生东斗,三台生在气中央;
       佛祖显灵生华盖,母婆降世出人王。
       后来母婆生盘古,落地会跑会喊娘;
       昼夜不明难分解,母婆见了好心伤。
       制出银锤金凿子,交给盘王战洪荒;
       盘王领了母婆令,开天辟地尽承当。
       上凿一声哗啦响,天高三丈往上涨;
       下凿一声霹雷炸,地宽三尺坦平洋。
       盘王斧斧踏云雾,开天辟地定三光;
       开出日头有十个,开出月亮有四双。

       上引前段歌词称瑶人(盘瑶)十二姓系盘古所赐,即视盘古为瑶人远祖,后段歌词将开天辟地战洪荒的盘古称为盘王———通常意义上的盘护王(盘瓠),二者混为一谈。湖南江永县瑶族盘王庙称盘古庙。广东连南八排瑶祖公大庙又称为盘古王庙,农历十月十六日在庙中举行耍歌堂活动,纪念盘古王婆诞及各姓祖公。

       关于盘古神话源流及盘古与盘瓠的关系,历来是史家争论的问题。清初修《康熙字典》最初将盘古氏释为天地万物之祖,又引晋干宝《搜神记》释云犬名。高辛氏有犬,其文五彩,名盘瓠。清末民初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夏曾佑在《古代史》一书中说今按盘古之名,古籍不见,疑非汉族旧有之说,或盘古盘瓠音近。盘瓠为南蛮之祖,认为是汉民族把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人物盘瓠误为已有,造出了盘古。其后顾颉刚、范文澜等均采此说。吕思勉原来也相信二者为一,但后来改变观点。他在《盘古考》一文中说盘古即盘瓠之说,始于夏穗卿(见所作《古代史》)。予昔以信之,今乃知其非也。从吕思勉到近期的何新,认为盘古神话最可能的来源是印度。其根据是,盘古神话的主题与佛教《吠陀经》,尤其是《厄泰黎雅伏婆尼沙坛》记载的有关梵天(Brahma)的宇宙化生情节颇相似。国际瑶族研究协会1986年五月在香港召开第一届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次年又在香港召开盘古、盘瓠专题研讨会。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在发言中指出一个重要事实,从某文献的略述中可以知道,还在公元154(东汉永兴二年)四川成都壁画中已有盘古画像存在。在同一壁画中,盘古之旁为老子之像。国际瑶族研究协会首任主席、法国人类学家雅克勒穆瓦纳由此联想到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一个比较。马伯乐曾谈到有一个老子身体化生的造世神话,颇与盘古神话相似老子化生,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为昆仑山,须为星辰,骨为龙,肉为诸兽,骨为蛇……。这与道教关于宇宙创生的作品《混沌图》所载相符三皇时,(老君)化身为万法天师。中三皇时,为盘古先生。伏羲时,为郁华子。雅克认为,尽管不能说印度神话对中国神话毫无影响,但前者从其感官化生宇宙,后者从其肉身化生宇宙,倘若中国采用印度神话,在重述时亦曾与中国传说相结合,使盘古在很多地方似烛龙之处尤多于印度模子。问题在于假使盘古是采用了印度神话,他如何能在崇祀他的众多华南民间广泛流传?答案是这故事从道教传说多于从佛教传说而来。至少在勉瑶中,盘古传说完全融入道教活动中。他并且指出盘古神话在华南几个民族中流传,不能被当作是盘瓠故事———一个身份鉴别神话。

       笔者认为,关于盘古神话源流及与盘瓠的关系,各家看法对促进对问题的思考都是有好处的,也许讨论还可以持续下去。但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和多数人的看法,盘古神话产生于中国南方,即任所说吴楚间,目前也主要在江南、华南民间流传。瑶族崇祀盘古,是把他当作开天辟地神和人类始祖神颂扬,与盘王(盘瓠)之被当作民族始祖神崇祀,在神性上是有区别的。而且盘古见于载籍比盘瓠还早。在许多地方的瑶族民间,绝不会象某些神话学家一样,将盘古与盘瓠相混淆,师公、道公的经书一直保留着两个不同神话的歌唱文本,即是例子。至于有的地方将二者混而为一,可能是流传中文本(包括方志)记载出现错记,也可能是初期的盘瓠信仰变质为盘古信仰。不管怎样,瑶族尊盘古为人类远祖则是事实。盘古作为一个开天辟的神话人物在瑶族等民族中传颂,反映的是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朦胧回忆。

       三、盘瓠传说考释盘瓠传说

       原记载在《风俗通》、《玄中记》、《搜神记》诸书,只是小说家言,影响不大,直到列入史乘《晋纪》,尤其是《后汉书南蛮传》,尤如一石击浪,引起反响。历代史家对范晔书的记述约可分为三派一派持反对态度,认为荒诞不经;一派持肯定态度,并作考释推演;第三派则另寻解释门径。反对派的先锋与代表人物为唐杜佑,他在《通典》中说晔云高辛氏募能得犬戎之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妻以少女,按黄金,周以前为斤,秦以二十两为镒。三代以前分土,自秦汉分人。又周末始有将军之官。其吴姓宜周命氏。晔皆以高辛之代,何不详之甚。

       杜佑据此斥《后汉书南蛮传》皆怪诞不经。支持此派的人,多以为人畜不能通婚,狗何以生人。20世纪80年代初,某官员主持《瑶族简史》修改出版,即以没有科学根据不能猎奇为由,不准盘瓠传说入书。

       持肯定意见者多沿引范书研究盘瓠源流,乃至称盘瓠子孙为狗种犬类。如《太平御览》引南朝盛弘之《荆州记》称 盘瓠子孙,狗种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卷七云猺人者,旧居文昌东,……猺,犬类也。持肯定态度的人,有的将盘瓠传说推原到犬戎,或将盘瓠故事描绘其他信奉犬图腾的民族,似乎海内外所有以犬为图腾的民族都与盘瓠有关。前者如林河《盘瓠神话访古记》引《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名曰犬戎条说是神犬崇拜,又引是书《海内北经》犬封国曰犬戎条说似与盘瓠神话有一点瓜葛,再证以湖南怀化高坎垄出土的高辛氏时代的神犬塑像,称 “‘长沙武陵蛮地区的神犬崇拜和神犬神话,早于高辛氏时代就已产生,其后,有神犬崇拜的部落,从西北不断南迁,与长沙武陵蛮地区的神犬部落融合,把与高辛氏联姻的朦胧记忆,带到了沅湘地区,因而在武陵蛮也地区逐渐形成了盘瓠神话林河显然是把盘瓠传说与犬戎挂勾的。后者如《新五代史》作者云室韦以北 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
 
       这里其实把盘瓠狗封国的故事搬到了东北地区。其他如《南史夷貊列传》、刘恂《岭表录异》分别记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人及陵州(治今山东德县)刺史渡东海经历,也有类似记载。杨宽先生说,《山海经》犬封之传说,后人推演乃如此其繁,大抵在地理方面演成盘狗民国或狗国等,在历史方面乃演成盘瓠或盘护、瓠犬,又说盘瓠本为犬戎推原论,后一变而为南蛮推原论故事   。他显然对历代诸书记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犬图腾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并如吴永章教授批评的那样,对犬图腾存在的事实,不是从内部找原因,而企图从外部影响找原因。

       自从民族学、人类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学者们另辟蹊径阐释盘瓠传说等广泛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图腾现象。清末人严复译英人EdwardjenksA History of politics一书名《社会通诠》,于译文之外,用案语解释图腾云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者也。并说古书称闽为蛇种,盘瓠犬种,诸此类说,皆以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亦有笃信图腾为其先者,十口相传,不自知其怪诞也。

       人类学家岑家梧教授称赞说严氏可说是中国图腾制度研究的第一人,解决了向来的疑难。   而岑家梧则是中国学术界研究图腾文化厥功甚伟的学者。他于1937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腾艺术史》及1941年于《责善》杂志24期发表的《盘瓠传说与瑶畲的图腾制度》一文,不但对中外图腾文化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与阐述,尤其对苗、瑶,畲族的盘瓠图腾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

       今人研究盘瓠传说,以民族学的观点视之,首先,盘瓠传说只不过是犬图腾崇拜的反映,它表现的只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而不能认为盘瓠子孙就是狗种、犬类。其次,盘瓠是犬图腾,但犬图腾的民族很多,如上文引述的一些史籍记载的犬戎、室韦、狗种,以及其他载籍提到的海南黎族、台湾高山族、德国、印度、北美等地一些以犬为图腾的民族。他们以犬为图腾,但不即等於盘瓠。第三,盘瓠是图腾传说,凡传说均有事实为依据,但内容与情节必有夸饰成分。因此,不能事事考订,否则将陷于难以解说的困境。过去一些学者由于不懂民族学、人类学图腾原理,才出现上述穿凿陆会、乱加解释或推演的错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虽理解盘瓠为犬图腾崇拜,却仍然撰文认为盘瓠渊源与犬戎有关,或认为与葫芦崇拜有关,认定瑶族起源于中国西北,此二说缺乏充分根据,难以服人。也有人根据瑶族传说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的龙犬帮助评王战胜高王,从而推论事件发生在西周平王时代或战国楚平王时代;还有人根据瑶族《过山榜》落款年代认定这一文献是隋朝、唐朝或宋朝官方发放的,按此可以推论盘瓠传说当产生于隋唐或宋代,这几说也是大可商榷的。

       图腾一词源自北美印安语,意为亲属。原始人类在思索人类自身来源时,常把自己族群与某种动物或植物联系起来,当作族群的祖先加以崇拜,并使之成区别我群与他群的标志,不同氏族有不同图腾。图腾制度是与氏族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图腾崇拜应产生并盛行于氏族制时代,而不是后氏族制时代。说瑶族始祖盘王帮助评皇战胜高王的事发生在周平王时代、楚平王时代,甚至是隋唐宋时期,都是不太可能的。

       前文论盘瓠传说源流时,我们已经推论,如果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狗封国不误,而《山海经》传为禹、益所作,则公元前三四千年前必定存在过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今考这则传说的关键人物,瑶族传为盘王、盘护王(或盘王护)、伏缸盘王者,汉文史籍载为盘瓠;瑶族传为评王、高王者,汉文史籍载为高辛氏、犬戎或戎吴。评王、高王不见于史乘,不可考,高辛氏、犬戎皆见于史乘。考高辛氏,按司马迁的说法,高辛氏即帝喾,为商人高祖。殷墟卜辞有高祖夔,郭沫若考即帝喾。帝喾高辛氏与颛顼高阳氏同为东夷的两个近亲分支。《世本帝系》说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未必准确,大概高辛氏是较早加入华夏集团的夷人分支,故后人把他看成黄帝的后裔。《世本》还说帝喾年十五岁,佐颛顼有功,封为诸侯,邑于高辛。又说帝喾次妃庆都生帝尧。看业,帝喾比颛顼稍年轻面长于尧。邑于高辛者,是说他的封地在高辛这个地方,并因封地而得名。商文化起源于今河南东部、山东境内,高辛即今河南商丘,这里是后期商文化中心。以此考之,瑶族始祖盘王,亦即盘瓠很可能是与商人高祖帝喾高辛有过密切关系的人物。所谓高辛氏畜犬盘瓠为高辛氏战胜犬戎或戎吴,无非是说在高辛氏所率领的部落联盟中,有一支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其首领就是盘瓠。此说有几条根据支撑,一是苗瑶族先民九黎与帝喾同为东夷集团,关系密切;二是二者活动地域基本一至,同在山东西部、北部,河南东部之黄河下游地区;三是存在时间大体一致;四是盘瓠战胜犬戎或戎吴后,其本人及其后裔所获封地大体也在今山东南境、河南东境、湖北、江苏境内;五是与瑶族关系至为密切的畲族,传说其始祖龙麒(盘瓠之异称)也在山东境内。

       至于传说盘瓠助高辛作战一事也是极有可能发生过的,否则不会给瑶人留下世代难以磨灭的印记。但作战对象为谁?民间传说与史家记载众说纷云,难以考证。有人认为是房王,并指出房王都于今湖北房县。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也有个别版本指房王,也有的指番王,多数指高王。我们认为说是房王不太可能。二字音近,房王当系番王的误传误记。又案,番王,古人用以指外番,如西番。此意与汉文史籍所载犬戎或戎吴意近。在高辛氏时代,居住在西北境内的民族向东南方向迁徙,进入中原地区,与向西发展的东夷高辛氏族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犬戎即是其中之一。犬戎《民族词典》释为畎戎畎夷昆夷绲夷混夷等。商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的今陕西彬县歧山一带,时以马匹等与中原贸易。但其势力强大是在周穆王时。夏以前是否与高辛氏有过冲突?范晔书既云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或许有一定根据,也可能为另一犬戎,现在已经难以查考。丁山先生考释甲骨卜辞犬廾,认为,混夷、昆夷、畎夷并非犬戎(西戎),而是卜辞中提到的犬侯,为东夷的一支。他说,令犬侯令犬吉王事测之,犬侯与商王朝的关系,至为密切,宜为内服的侯亚商朝的铜器中有亚犬鼎,当是犬侯的遗物。 他指出,犬侯为商朝内服的侯亚,在周人文献里当称为犬夷。《诗大雅帛系》颂古公父烈功混夷马兑矣,维其喙矣。混夷,《说文》马部作昆夷,口部作犬夷,《史记匈奴传》说周西伯昌伐畎夷氏,《索引》韦昭云春秋以为畎夷。按畎音犬,大颜云,即是昆夷。而《山海经》所云犬戎系西戎,非东夷的犬夷。并指出犬夷封地在犬邱,即今河南之太邱。我们认为,这个与商人关系密切在商代被列为亚侯的犬侯,其祖先可能即盘瓠部落首领,故是东夷,而非内迁之西戎。据此分析,不能说高辛氏时代,盘瓠部落曾与畎戎作战,否则逻辑不通。
瑶族传说盘护王浮海七天七夜到达高王国中咬杀高王,有人据此推论是渡海去打高丽王。考高丽为中国部落名、古国名,亦称古高句丽,《逸周书王会解》作高夷,《汉书》作高句骊。在今辽宁新宾县兴京老城附近。盘瓠部落渡攻打高丽王,在渡海离王这两点上可与传说吻哈,盘瓠部落作为东夷高辛氏部落联盟一员,如属地临近山东境内之渤海湾,渡海作战也有条件。但在公元前25002000年,一个远居于辽东半岛的部落有必要和有可能千里迢迢跑到山东半岛来侵寇高辛氏吗?总之,我们今天论盘瓠故事,只能认定盘瓠是高辛氏时代一个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它早期活动在今山东境内,也许在偏北的地方。以狗为图腾,或许与其经济生活以狩猎为主有关。它加入过高辛氏为首的部落联盟,与被称为犬戎或戎吴的部落打过仗。战争的时间应该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而不是此后。战争地点应在北方而不在南方。在战争获胜之后,因有功而与高辛氏女联姻走入南山,即离开故地南下进入山区,仍过着狩猎为生的生活。与高辛氏女产下六男六女,自相婚配,应是繁衍出了十二个内婚的胞族。至于传说中的变异尤其是后人附加的成分,不能也不必事事对号入座,给历史贴上人为的标签。

       四、盘瓠与瑶族的关系

       瑶族大多数支与盘瓠有密切关系。他们承认盘瓠是本民族共同始祖,而自己则是盘瓠的子孙。直到今天,他们不但保留有关盘瓠的传说,而且多半保留盘王祖先神位,以及祭祀盘瓠的仪式。

       瑶族中瑶语支瑶族之各地盘瑶、蓝靛瑶,及全州东山瑶、金秀坳瑶、连南八排瑶、贺州土瑶、防城板瑶与盘瓠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用瑶语称盘瓠为弁洪弁获洪,意即盘王盘护王。在这一支系里,有关盘瓠的故事不少地方都有民间文献《评王券牒》、《盘王大歌》记述流传。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师公、道公一般都耳熟能详。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瑶族《评皇券牒》记盘瓠传说云评皇券牒,其来远矣。瑶人根骨,即系龙犬出身。自混沌年间,评皇出世,得龙犬一只,身长三尺,毛色斑黄,意()超群臣。评皇〔登〕龙头大署〔殿〕,意欲谋〔杀〕外国高皇。群臣计议,俱无承应。龙犬姓盘名护,如左右踊跃起身,拜舞朝王,惊殿内外,无言(忽然)话语应答,群()音报主之恩,自有兴邦之志,不必群臣而计(),何须万马以行藏()。欲求浩天之计谋,且凭细微(微臣)()动。评皇闻说,窃喜非常。〔问曰〕倘去他邦,必世()去之情,恐防人害,……〔征途〕只有海水滔滔,焉能行千里?万顷洪波,非一日而可渡,谁能浮游海面,何以负载行粮?盘护闻言,答应数句人受一日之饥,犬忍七日之饿,去数朝何须负载〔行粮〕。惟愿我主敕旨,〔吾〕发誓不虚,不失真言,今当受命。评皇大喜,将百味赐之,言曰汝如得功劳,朕将宫女配合。盘护领旨授(受食),拜辞而去。群臣送出朝〔门〕,〔盘〕护即走如飞云,身游大海,七日七夜,惊到伊()国中,时遇高皇,认得〔盘护〕非等闲之物也。喜笑曰大国评皇,有此龙犬不能养此(),今来投我国,必定国(败矣)。吾常闻俗语云猪来贫,狗来富。异物进朝,而国必胜,朕能畜此,乃是兴邦之祯祥。左右群僚,众皆欣悦。〔高皇〕退朝,引盘护入宫,将美味副()之,受惜如珍珠,坐朝常念()侍之。不却()数日,高皇游赏百花行宫,酒醉不醒()人事。盘护思报主之恩,发动伤人之口,咬杀高皇,窃取头级,飞返回朝,复()殿前,污血堕也。诸大臣僚……奏明君即刻升殿。评皇亲视高皇头级,如()信盘护之功劳。……且吩咐群臣,将〔盘护〕一身遮掩其体,绣花带一条,以缚其腰;绣花帕一幅,以裹其额;绣花裤一条,以藏其股;绣花布一块,以裹其胫。……令宫女梳妆,插金戴银,乃吉()良辰,招赘附()马即日〔于〕宫中,乃龙犬名盘护是也。……备鼓乐送入会稽山内,……自后不却()数年,所生六男六女,评皇闻知喜笑〔颜欢〕,只()封盘护为始祖盘王,六男六女为王瑶,皆称王〔瑶〕子孙也   。案国内外瑶族研究工作者自19世纪末以来,先后在中国之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及国外之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瑶人社区发现并搜集到140作种不同版本的《评皇券牒》或《过山榜》,其文有简有繁,但其本内容相同。
       瑶语支各分支瑶族不但保留盘王传说,而且保留祭祀盘王习俗。祭祀一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每一家族之族长家中厅堂均专设一神龛,内供盘王神位。除每月正朔、年中节庆祭祀外,逢挂灯、度戒,或遇灾病,还要举行称为奏堂做盘王跳盘王的还愿祈福活动,必杀猪、鸡,请师公设坛喃神,有专门歌师率童男童女唱《盘王歌》,表演盘王故事,谓之游乐盘王,让祖先高兴。在桂东北、湘南、粤西北一些定居较久的瑶族村寨,则建有或大或小的盘王庙,每届三五年举族祭盘王,迎神赛会,有的地方众人肩扛的神轿内置一狗王像,游村串寨,鼓锣齐鸣,热闹非凡。

       瑶族崇拜盘瓠龙犬图腾,相信狗是氏族保护物。由这种图腾崇拜产生的一个重要禁忌,就是忌食狗肉。瑶族养狗是为了看家和狩猎,狗老了证它自然死去,族内禁止杀食。投照图腾同体化原则,人们还在衣着、饮食等方面模拟图腾崇拜物。传说盘王是一只五彩斑烂的龙犬,因此,瑶族至今保留好五色衣服衣着斑烂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刻意把男衣剪裁得前短后长,女子把头发梳结成两狗耳状,腰带在臂部掉下一节如狗尾巴,以象征图腾形像。节年祭祖要先喂狗食,有的地方还模仿狗的动作,主祭者手足并用,从供桌下爬过去,吃一两口年饭,全家人才进食   。有的为老人做寿时,在屋外地坪用木槽盛上节日食品,族中男子分列两侧一边吃饭一边用木棍叩击木槽,并发出飞汪、飞汪的狗吠声。

       由于时间推移,有的瑶族支系保留崇敬狗及禁食狗肉的习俗,但传说的内容已经改变,如广西融水红瑶禁食狗肉,传说古时一寨老有三女皆美。某次与邻寨械斗寨力不支,寨老许诺有能取敌寨寨头者以其女配之。寨老一神犬闻言突入敌阵,啮敌寨寨老之头归。为践父言,寨老第三女与神犬成婚,夫妻恩爱,儿女成群。传说神犬白天是狗,晚上变成美男子,后为掩护被大树压死。为感其恩德,禁食狗肉。桂北有的瑶族传说瑶人敬狗是因为古时发洪水瑶人失去了谷种,是狗渡河到另一个地方偷回了谷种。湖南新宁县麻林乡瑶族敬爱狗(宠狗)传说是因为古时一次岩石崩蹋的灾害中狗救了小主人的性命   。广西上思县山子瑶则传说是一次家屋失火中狗唤醒主人,得以脱离灾难。如此等等。虽则传说的母题已改变,乃至淡忘了狗崇拜与盘瓠图腾的关系,但敬狗的遗俗则保留。据岑家梧教授的论说,这是图腾转形现象。

       值得指出的是,苗语支瑶族布努瑶、青裤瑶也有类似《后汉书南蛮传》的盘瓠传说。岑家梧教授《盘瓠传说与畲瑶的图腾制度》引陈志良《盘古的研究》说都安东陇瑶人的家谱,亦自承其祖先系蓝狗公。蓝狗公的事迹与范晔所述盘瓠故事大致无异,云

       蓝狗公,仙身之人,半人半鬼。白日变狗,夜晚变成人。一日游山打猎飞禽走兽,打到北京城内之间,至皇帝城外,吠声叫鸣,声动至城内。皇帝听闹戒说兵臣诸臣,或有狗来,奉赐饭许吃日(),于叫声城外也。蓝狗公系京城打猎,皇帝视见蓝狗公,日夜变成人,句语你仙身之人,半人半鬼,你我城内也。日后皇帝封狗公,朝夕得当臣,相副服中。不料潘喜、韦赵公欲反京城内,皇帝用榜贴,不论君臣人等,战杀得潘喜、韦赵,吾嫁七娘子,许他为妻。蓝狗公遇见,受领皇帝之榜,论封于起谋他去,合鼠相会,交聚同年叮咛叱(讠乇)咐,入山打猎,几日之后,是到潘喜韦赵家园,门外吠叫鸣。潘喜韦赵听闻,戒说妻子,何有狗来?奉赐饭许食,于副家也。蓝狗公睡至七日夜,至三更,老鼠叫声,捉捉(促促)跟拥,就见睡处,杀到潘喜韦赵。回来至皇帝城外,霹雳惊动,皇帝诏讣,何以城外有动?军臣议,烧火炳光,见二头于城外,就回皇帝。蓝狗公战杀潘喜韦赵,得头回来惊动。蓝狗公取得皇帝之姑娘,名唤七娘之氏,配合为妻,故生二子,〔长子〕名唤蓝灵征,次子蓝灵贵。

       据陈志良一文,隆山(今马山县)龙湾乡东陇瑶、都安五仁乡东陇瑶、弄瑶传系狗变来或系蓝公狗的子孙。张有隽19825月参加都安七百弄(现属大化瑶族自治县)瑶族祝著节活动,途中听蒙冠雄讲述过蓝公狗传说,内容与上述略同。蒙冠雄说,都安布努瑶奉蓝公狗为祖先,忌食狗肉,被壮人笑为狗的后代。又,2000—2001年广西瑶学学会征集瑶族通史资料,也征集到几则涉及蓝狗公、蓝吾狗公的资料。说蓝姓始祖从太建公起到第九世司马公生吾公(又称蓝吾狗公)。据宗谱叙,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7),蓝吾公住京城,佐皇帝杀了反朝的潘喜、韦超,后害怕潘、韦超兄弟儿子报复携妻带子逃出京城   ,或说十世祖*班氏生吾公又〔称〕狗公。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蓝吾公(又吾狗公)进京城看守门户,被皇帝利用镇压农民骚乱头人潘喜、韦超二人,后惧怕报复逃来都安居住   ,说法虽有矛盾,但承认有蓝狗公其人。

       岑家梧教授叙述贵州荔波县东南瑶庆乡(现属瑶麓瑶族乡)瑶族叙其来源,亦与《后汉书南蛮传》相同古时长毛贼扰乱天下,北京皇帝大感为难,便贴出布告说若果有人在三天内打退了长毛贼,愿把最幼的公主嫁给他。有一只狼狗,一天晚上偷偷地到了长毛贼营,咬死主帅,长毛贼不攻自退。狼狗便跑到皇帝殿上报功。皇帝问道你说杀死了贼帅,有何证据狼狗答到有头级为证。狼狗马上把人头献上。皇帝又问这只是个人头,怎能证明它是贼帅?狼狗说这人毛长披地,便是长毛贼之证。皇帝又问纵使他是长毛贼,怎又能证胆他是主帅?狼狗说贼帅以前被人射中一箭,他的后枕骨处还且个疤疤。皇帝拔开那人头发,果然有个疤疤。皇帝还要多方留难,公主站在旁边却说皇帝坐北京,一理通天下,现在狼狗既打退了长毛贼,皇帝应该守信,准许我们配偶才好。说完,便骑着狼狗,一直跑了三年三月三日,才到了荔波县。他们结婚之后,便产生了现在的瑶人。

       上举苗语支瑶族类似盘瓠传说的意义在于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说明苗语支瑶族与瑶语支瑶族有同源关系,而且说明布努瑶、青裤瑶等保留有类似盘瓠传说的瑶族,与盘瑶等瑶语支瑶族最初原出自相同或相邻的氏族,并且参与盘瓠部落对犬戎或戎吴的战争,只是后来随着氏族不断分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才发生了语言、姓氏、习俗与信仰等方面的变异。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