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广西桂林 541006)
摘要:通过借鉴文献资料,运用访谈调查法,从瑶族婚俗、饮食结构角度探讨民俗习俗对瑶族中学生体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卫生工作等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参考。
1 前言
瑶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山岳地带,其人口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十三位,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瑶族约有263万人,广西的瑶族人口大约为150万,约占全国瑶族人口56%。据调查研究,2000-2005年:广西瑶族男女中学生身体形态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女生胸围外);肺活量,女生下降比男生更为明显。速度、耐力、部分力量素质,男、女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主要从瑶族民族习俗因素分析对广西瑶族中学生体质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卫生工作等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瑶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课题相关的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并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体育、民族学、社会学等期刊杂志及有关学术论文。同时课题组于2008年4月初对广西河池市部分瑶族乡镇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瑶族婚俗习惯制约了瑶族中学生体质的发展。
瑶族婚俗具有族内婚姻、早婚早育的特点,族内婚姻是指男女通婚仅限于本民族内,同民族其他支系和瑶族以外的民族不通婚。瑶族各支系都盛行早婚,传统的婚姻主要还是族内或支系内婚的习惯。瑶族支系繁多,按社会地位瑶族可分为两大族团:一是地主族团(即山主),包括花篮瑶、坳瑶和茶山瑶,统称“长毛瑶”;二是佃户阶层(即山丁),包括布努瑶、山子瑶和盘瑶,统称“过山瑶”[2]。根据社会学博士梁茂春于2002年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作了关于县内族际通婚的调查发现: 1985—2002年间瑶族的族内通婚占63.5%,2000—2002年三年间瑶族的族内通婚占67.4%[3]。根据社会学博士徐平(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学生)等人在2005年-2006年开展二次大瑶山追踪调查的研究结果,瑶族各支系的婚俗共同点是盛行早婚早育、族内婚、严禁与汉壮族通婚,不同的是族内婚主要是在同一阶层的支系进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世代延续的婚制传统才被打破[4]。据徐平等人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长毛瑶”结婚的有31人,其中有17人与汉壮族及“过山瑶”通婚,另外14人与“长毛瑶”通婚;“过山瑶”婚姻情况,1950-1980年结婚总数为43人,其中支系内婚是为37人占当时结婚总数的86.1%,瑶族内的支系外婚为6人占13.9%,1980至今结婚总数为71人,49人支系内婚占此阶段结婚总数的69.1%,瑶族内的支系外婚为22人占此阶段结婚总数的30.9%,解放后“过山瑶”仍延续早婚的习俗[4]。调查还发现,一般情况下,当子女长到十一二岁时,父母就要替儿女选择配偶,虽然子女没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但按照瑶族传统,先订好结婚日期,举行传统的瑶族婚礼,以致生儿育女,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再到当地政府补办结婚证。
早婚仍是瑶族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族内婚姻虽不像解放前那么盛行但仍较常见。世代的族内婚姻及早婚早育,从遗传学的角度,并不利于“优生优育”, 对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抵抗疾病的能力等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瑶族学生身体形态普遍趋势于矮小,与汉族学生存明显的差异,这与瑶族婚俗有很大关系。
3.2 饮食结构的单一、营养不足影响了瑶族中学生生长发育水平。
生活水平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对体质健康水平的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广西各年度统计年鉴:广西人均GDP从1995年的3304元增长到2005年的8762元,经济状况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0年到2005年增长速度较前5年快,但这种发展是相对过去而言,多数家庭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庭经济仍较拮据,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瑶族中学生来讲,饮食结构单一,营养跟不上,是造成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瑶族婚俗制约了瑶族中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政府应根据瑶族民族特点,向广西瑶族地区人民宣传《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实行婚姻法的好处以及如何贯彻婚姻法等内容;同时大力宣传民族平等,促进民族交流,消除民族隔阂,改变瑶族人民的传统观念,扩大通婚范围,提高优生优育范围,促进瑶族新生一代的体质发展。
4.2 饮食结构单一、营养不足是造成瑶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应通过“看得见的手”集中政府力量打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推进具有民族特点的产业化,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高瑶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瑶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瑶族学生饮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
4.3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瑶族地区学校的教育投入,扩大师资队伍,同时给广西瑶族学生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着实改变瑶族学生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 来源于http: www.gxmw.gov.cn
[2] 韦标亮编 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文集[M] 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3] 梁茂春 从“鸡不拢鸭”到族际通婚—大瑶山瑶族内婚习俗嬗变的原因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 2007.3:87-94.
[4] 徐平等著 大瑶山七十年变迁[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10.
[5] 李永亮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 人民教育 2007.7:11-13.
[6] 黄丽芳,姚蕾,黄建团. 对我国瑶族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8月,P:87-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