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瑶族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表现独特,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价值,它是瑶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我们要保护好传承文化,必须对瑶族文化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形成重要的价值共识;我们要守望好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对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要在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中,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必须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培育生产性的典型,对瑶族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利用。因此,形成价值共识、开展保护传承与做好转化利用工作,是弘扬瑶族文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形成认识上的价值共识是弘扬瑶族文化的基本前提
价值对人类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所说:“我们利用价值来思考世界”,“价值是生活的命根,没有价值,我们便不复生活;没有价值,我们便不复意欲和行动,因为它给我们的意志和行动提供方向”。所以,我们要全面做好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就必须了解它具有的重要价值。
1、悠久的历史研究价值。瑶族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过去时代流下来的历史财富,蓄积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色,是瑶族历史的活态传承。它反映了瑶族的世界观及生存状况,折射了瑶族的群体心态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例如,通过对瑶族八宝被制作过程和工艺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祖先的聪明才智,认识到他们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而通过瑶族八宝被生产和制作者的技术传承,他们在瑶族八宝被生产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又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
2、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瑶族文化鲜活生动地记录了瑶民族的聪明才智结晶,天才创造成果,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是认识瑶族文化史的活化石,是巨大的文化财富。如瑶族史歌《盘王大歌》,它所采用的独特比兴手法,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形式,对后来瑶族民间歌谣的创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瑶族歌手们的许多创作在形式上依然借鉴于它;它保存了瑶族七支古老的曲牌,是瑶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构成瑶族灿烂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集音乐、舞蹈、歌谣于一体,比其他一般的民族文化多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依据。
3、独特的民族精神价值。瑶族文化鲜活生动地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瑶民族的生命动力和精神依托,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被誉瑶族的“格萨斯(尔)”的《盘王大歌》,不仅是瑶族人民的史歌,也是瑶族讲“根底”(传统)的重要内容。“天下瑶人同根生,分散天下去流落”。但不管瑶族流落世界各地,始终传唱《盘王大歌》。对瑶族人民来说,它是“千唱唱不倦,万听更新鲜”。这充分说明了《盘王大歌》集中反映和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对增强民族归宿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重要的政治社会价值。瑶族文化中蕴含大量的规范着民族的群众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取向的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天人合一等美好的向上的传统道德资源和内容,而且深入到瑶族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影响力广泛而深远。通过撷取、展示、宣传,就能促进自我与内心的和谐、自我与他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族群与族群、地区与地区的和谐。可以说,它是维系民族团结、巩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民族凝聚力、社会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合力、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
5、宝贵的科学技术价值。瑶族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留和反映。如《盘王大歌》中“天地动,大州人群立不住,大州磅偏簸箕滚,牯牛鹿马能葫芦”的记载,就是后人获取地震知识、掌握地震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某些瑶族文化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如瑶族医药中对瑶药的采集、炮制,药性、药量、配方、服用的分析,都建立在对植物学的深入认识上,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6、极高的审美教育价值。瑶族文化中大量的艺术作品、口头文学、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习俗、服饰织染、自礼仪等,是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瑶族同胞的智慧结晶,它们得到了不同历史、不同时代的认可、接受、赞美和欣赏,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认识、欣赏和研究,用这些重要的、科学的、美丽的知识和内容去进行个体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瑶族文化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使教育成为瑶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培养瑶族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管理、开发的人才,形成全社会重视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7、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瑶族文化蕴含有广泛多样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开发可以合理地利用其经济价值,发挥其现实功能,可以成为地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如瑶族歌舞、瑶族服饰、瑶族织锦、瑶放医药等,都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对其在生产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它将会成为瑶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挚。
二、采取有效的保护传承措施是弘扬瑶族文化的关键所在
我们了解瑶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最重要的目的是以此来增强对瑶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其保护传承、研究的重要程度,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1、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运用电视、网络、新闻、报刊、杂志等手段强力宣传瑶族文化遗产资源和成果,通过演出、展示、参赛等渠道强力推介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让社会上下充分认识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传承瑶族文化的自觉性,调动传承主体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的责任感。
2、全面深入开展调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开展全面的瑶族文化资源普查,收集整理资料,通过记录、分类、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将瑶族文化转化为有效的形式,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予以妥善保存。
3、建设完善的名录体系。确定名录就等于划定了保护的重点。瑶族文化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建立和完善代表作名录体系是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既是抢救保护的前提,也是传承弘扬的依据。通过深度挖掘、系统整理、精心提炼、高度概括、评估鉴定后制作包装项目,每年公布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按照上级文化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从已确定的名录中精选项目积极主动地逐级申报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国家、省、市、县完善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4、建立传承人保护制度。瑶族文化的精粹内容是与其传承人连接在一起的,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瑶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要以传承人为核心主体,摸清全县范围内瑶族文化传承人的现存状况,建立传承人档案,建立传承活动机制,传承人补贴制度,确保传承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5、创新保护传承载体。根据保护传承工作实际需要,在全县境内设立一批瑶族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立一批瑶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发展一批瑶族文化教学基地,培育一批瑶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让它们发挥出保护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
6、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对全县境内瑶族文化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方,编制整体性保护规划,建立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其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科学保护。
7、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县财政每年列入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于瑶族文化遗产的普查、采录、挖掘、整理、申报、研究,支持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培养传承人,奖励瑶族文化有重要贡献的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全县瑶族文化遗产资源的生产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全县瑶族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专项保护。
8、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组织专家、学者和致力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的人员,对我县瑶族服饰、民俗、医药、音乐、舞蹈、文学、饮食、宗教信仰、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遗产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并从人才、物力、资金、设备上大力支持,确保研究出精品力作。
9、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的作用,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一批瑶族文化年轻学者;选送一批热爱民族文化、文化素质较高并致力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的年轻人到开设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培养一批保护、研究瑶族文化的专业人才;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瑶族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瑶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研究的后备人才。
10、运用法律法规加强保护。瑶族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们的保护。在人们的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法律法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瑶族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次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要做好保护瑶族文化这项工程,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护。因此,必须贯彻落实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1、确立科学的保护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建立民间自发参与保护与政府自觉保护相结合的机制,建立以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研究学会为平台,开展理论与方法的学术交流活动机制;建立以县民族歌舞团、民族艺术学校为中心和全县中小学校为基点的开展传承人培训工作机制;建立以瑶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生产性保护机制。
12、制定可行的保护计划。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把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的整体规划,纳入全县的文化发展纲要。按照保护工作的中、长、短期目标和任务,可制定整体保护计划和单项保护计划,明确保护范围,采取有效措施。这样,瑶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就会思路清楚明晰、规范有序开展,并走向层层深入的发展阶段。
三、转化利用瑶族文化资源是弘扬瑶族文化的必要途径
开展生产性保护和培育生产性典型,转化利用瑶族文化遗产资源,是为了让瑶族文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在新时代保护传承瑶族文化的过程中为进行文化创新提供动力源泉,推动保护传承工作进入良性可持续性发展阶段,使瑶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
1、建设瑶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重点支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设好江华瑶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让瑶族民间艺人在园内激发创意,把瑶族独特的歌舞文化、医药文化、服饰文化、织锦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活动等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国内外客人领略、欣赏、了解魅力无穷的瑶族文化,从而产生很好的聚集效益,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
2、培育瑶族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肌肤。充分提取瑶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将其融入旅游开发之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打造特点鲜明、吸引力强、效益突显的文化旅游景点区品牌,使瑶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闪亮点和支撑点。
3、发展瑶族医药文化产业。瑶族医药神秘奇特,效果独特,影响深远。加紧对瑶族医药的抢救、发掘、整理,加强对瑶族医药文化深邃内涵及重要元素的深入研究,加大对瑶族医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瑶族医药文化品牌,展示并推广瑶族医药文化的具体成果,使之成为瑶族文化生产性保护的典型和代表。
4、创立瑶族歌舞文化品牌。利用优势,突出重点,精心打造和包装好以瑶族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串春珠、瑶山人龙、常狮、盘王大歌、蝴蝶歌、瓜箪酒歌、大瑶山放歌等歌舞文化品牌,将它们搬上银幕舞台,融入生活,开展对外宣传推介,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各种展演、调演、比赛、外事访问演出和商业巡回演出,提升瑶族文化的品牌力量,扩大瑶族文化的对外影响,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5、研发瑶族工艺技术产品。瑶族工艺技术产品技艺绝伦、构思奇巧、内容丰富、工艺精细、实用性强、收藏价值高。因此,可以采取政府推动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对工艺进行研究并大胆创新,设计、开发一批经济实用、顾客需求、对路适销、市场效益佳的主打品牌产品,并为商家和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和优质服务,让瑶族工艺技术产品走上市场,进入千家万户,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达到转化利用和生产性保护传承的目标。
6、开发瑶族节庆文化特色资源。瑶族节庆活动时,要营造热烈的民族节日氛围,要组织开展瑶族学术交流活动,要精心编排文艺表演节目展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要利用瑶族文化符号丰富节庆文化内容,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这样,不但可以让瑶族文化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和利用,而且为有效保护传承瑶族文化提供平台和载体。因此,把它作为一种特色资源来开发,可以达到既保护传承瑶族文化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的。
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价值独特而巨大、影响深远而广泛;瑶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先进文化建设中一项创新工程,它浩繁而伟大,艰巨而光荣;转化利用瑶族文化资源是在保护传承瑶族文化工作中进行的文化创新,它需要思路与手段,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只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先进文化,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强化举措、积聚力量、内外齐动、上下联动,江华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就会顺利推进,江华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就会真正得到弘扬发展。
(本文荣获2010年江华县政协《弘扬瑶族文化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