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多彩瑶族 / 瑶区风光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的七百弄乡,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达251平方公里。由海拔800~1000的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组成。 其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山峰密集成四面环围状,中间深凹如锅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此种地形真实的记录了桂西北岩溶山区和红水河流域的演化历史和生态环 境变迁史,是集美学欣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于一身的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为高峰丛深洼地地貌,次要遗迹为岩溶谷地、岩溶峡谷、岩溶洞穴、地下暗河、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其中高峰丛深洼地是世界 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是一处以山奇、水秀、湖圹、峡险、洼深、洞幽为特色,并融合民族风情、大型水电工程为一体,并具多种旅游功能的大型岩溶国家地 质公园。

       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点缀于洼地底部。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土归流,官府在该地区设团总局,局以下设七个村团,每个村团下辖100多个弄,故得名“七百弄”。

  因山弄石多地少,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瑶族同胞们从弄底开始,用小石块垒出圆形梯田,用于玉米种植,一圈圈的梯田由小到大,依山而上,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