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多彩瑶族 / 瑶区人物
史籍对明孝穆纪太后有何记载

  明孝穆纪太后是瑶族李唐妹,史史籍对其有何记载?

  《明史》卷一一三,《后妃列传》第一《孝穆纪太后传》: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

  孝宗即位,追谥淑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帝悲念太后,特遣太监蔡用求太后家,得纪父贵、纪祖旺兄弟以闻。帝大喜,诏改父贵为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赐予第宅、金帛、庄田、奴婢,不可胜计。追赠太后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母为夫人。其曾祖、祖父亦如之。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户,复其家。

  先是,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太监陆恺者,亦广西人,故姓李,蛮中纪、李同音,因妄称太后兄,令人访其族人诣京师。恺女兄夫韦父成者出冒之…….贵、旺曰:“韦犹冒李,况我实李氏。”因诈为宗系上有司,有司莫辨也。二人既骤,贵、父成亦诣阙争辨。帝命郭镛按之。镛逐父成,犹令驰驿归。及帝使治后先茔,蛮中李姓者数辈,皆称太后家,自言于使者。使者还,奏贵、旺不实。复遣给事中孙珪、御史滕祐间行连、贺间,微服入瑶、僮中访之,尽得其状,归奏。帝谪罚镛等有差,戍贵、旺边海。自此帝数求太后家,竟不得。

  弘治三年,礼部尚书耿裕奏曰:“粤西当大征之后,兵燹饥荒,人民奔窜,岁月悠远,踪迹难明。昔孝慈高皇后与高皇帝同起艰难,化家为国,徐王亲高皇后父,当后之身,寻求家族,尚不克获,然后立庙宿州,春秋祭祀。今纪太后幼离西粤,入侍先帝,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宫无母后正位之年,陛下访寻虽切,安从得其实哉!臣愚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父母封号,立祠桂林致祭。”帝曰:“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惄焉如割。初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获一是。卿等谓岁久无从物色,请加封立庙,以慰圣母之灵。皇祖既有故事,朕心虽不忍,又奚敢违。”于是封后父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后母伯夫人,立庙桂林府,有司岁时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辄欷歔流涕也。

  白话文注:孝穆纪太后,是明孝宗的生母,广西贺县人(今天的广西贺州)。原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土官的女儿;成化年间,朝廷在广西用兵,征伐少数民族,把(小时候的)孝穆皇太后俘获,送入宫中,,因其生性机敏而且精通文字,就把她安排在皇宫担任女史官的工作(即管理图书)。当时万贵妃宠管后宫,不容得别的妃子接近皇帝,凡是跟皇帝亲热过而有身孕的宫妃,都被万贵妃派人想办法令其堕胎。柏贤妃所生的悼恭太子,就是被她所谋害。一天,皇帝到图书馆查询图书,皇帝问(当时未成皇太后,在此称淑妃)淑妃问题,淑妃都应答得很好,皇帝很高兴,于是就宠幸淑妃因此而怀孕。万贵妃得知以后非常生气,派人令其打掉孩子。派去的奴婢回报万贵妃说,不是怀孕,而是得病疾。于是就让淑妃住到安乐堂。不久,淑妃生下了明孝宗,万贵妃又让太监张敏把孩子溺死;张敏说: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儿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孩子淹死呢?于是,张敏自做主把孩子留下来,用蜂蜜和面粉喂养,藏在宫里别的地方,万贵妃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到了五六岁,也没有剪过胎发。当时被皇帝所废的吴后住在西内宫,离安乐堂很近,知道了这个消息,常悄悄过来帮助抚养孩子。这整个事情只有明宪宗不知道。

  皇帝因为悼恭太子夭折以后,一直没有子嗣,朝廷上下都非常忧虑。成化十一年的一天,皇帝招来太监张敏为他梳理头发,皇帝从镜子中间看到自己日益衰老的面容,悲伤的说:朕马上就要老了,但是还没有儿子。这时候张敏觉得时机到了,也不管皇帝头发还没有梳好,立刻跪倒在地,说,我有欺骗君主的死罪,陛下其实有孩子啊。皇帝很惊讶,说那孩子在哪里呢?张敏回答说,奴才死罪,万岁应该要为皇子作主啊。这时候太监怀恩也跪下向皇帝陈奏说:张敏所言属实,皇子一直秘密的供养在西内,今天已经六岁了,不敢让别人知道。皇帝非常高兴,马上到西内宫,让人把皇子带来团聚。使臣到了淑妃那里,淑妃抱着皇子哭着说:儿子,你这一走,我就活不成了,你看到穿着黄袍留着胡子的人就是你的父亲。使臣给孝宗换上新衣服,扶上皇子乘坐的小舆,簇拥着来到宪宗所等待的住处。由于生下来就没有剪过胎发,头发都拖到地上,可能是父子天性的缘故,不用人指点,小孩子就踉踉跄跄的走向明宪宗,一头扎到宪宗的怀里。皇帝把他抱到大腿上,抚摸着看着,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是朕的儿子,跟朕很像。于是让太监怀恩向朝臣公布事情的原委,群臣都很高兴,第二天纷纷向皇帝道贺。皇帝下令让淑妃搬到永寿宫居住,多次召见她。只有万贵妃一个人非常愤怒和悲伤,说小人误我!成化十一年六月,淑妃突然去世,有人说是万贵妃派人毒死,有人说是淑妃自缢,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淑妃被追谥为恭恪庄僖淑妃。张敏得知这件事情以后,非常恐惧,吞金自杀。另外说一下,张敏这个忠义的太监,是厦门同安人。

  明孝宗当上皇太子以后,巩固了皇帝的权势和地位;当时孝肃周太后居住在仁寿宫,对皇帝说,把皇子交给我抚养;皇太子即搬到仁寿宫居住。一天,万贵妃让太子到她那里吃饭,孝肃周太后说,你去可以,不要吃任何东西。孝宗到了贵妃那里,贵妃让他吃东西,他说我已经吃饱了。让他喝汤,孝宗说,我怕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说,这么大的孩子就敢这样怀疑我,日后长大了,还不把我当作鱼肉么。因为生气得病,不久就去世了。万贵妃是明宪宗从小依赖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寄托,万贵妃去世不久,宪宗皇帝也驾鹤西游了。孝宗皇帝继承皇位,把自己的母亲追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孝宗常常怀念起跟母亲居住在安乐堂的岁月,非常怀念,于是就派太监蔡用,去求访母亲的亲属。找到孝穆太后的兄弟纪父贵、纪祖旺俩人,皇帝很高兴,让纪父贵改名纪贵,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让纪祖旺改名纪旺,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并且分给住房,发予奖金、衣帛、土地、奴婢,数都数不清。还把孝穆太后的父亲追认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曾祖父,祖父也有相应的官职追封。还修葺孝穆太后先祖的陵墓,派人看守祭奠。

  当时孝穆太后在宫中的时候,说自己的家乡是贺县人,姓纪,被俘获的时候因为年纪很小,不知道自己的亲族。宫中有一个太监较陆恺,是广西人,原来姓李,他说广西地界,纪、李同音,恐怕有人冒称是孝穆皇太后的亲属。这个事情让太监郭镛知道后,告诉了孝宗,说纪父贵、纪祖旺两人可能是冒名顶替。皇帝应该派人查询验证。于是孝宗命令有司衙门彻查此事,派人再次访察,太监陆恺的姐妹嫁给了一户姓韦的人家,他们得知此事以后,就冒充孝穆太后的亲属。有司衙门审问纪贵,纪旺(当地瑶族喜用贵、旺两字称呼男儿),他们说:一个姓韦的竟敢于冒充纪姓后人,况且我们确实姓李(当地口音发音跟纪一样)。反而转告有司衙门诬陷他们。有司衙门的官员也不知道该如何辩解。纪贵,纪旺突然富贵了,韦父成看着眼红也说自己是孝穆太后的亲属,皇帝就让太监郭镛去查办验证,太监郭镛到广西贺县地界,发现李姓有好多户人家都说自己是太后家的亲戚。于是使者得结论说这三个人(指纪贵,纪旺和韦姓)都是假冒,皇帝为此很恼怒,又派给事中孙珪、御史滕祐间到连州,贺州一带继续调查。最后确定,这三个人就是假冒无疑。于是皇帝对太监陆恺进行了处罚,还有把冒充的韦父成,纪贵,纪旺三人发配到边远地区去服役。皇帝以后多次寻找太后亲属,最终也没有找到。(朝廷如此不分青红皂白,惩罚如此严厉,谁还敢认命?朝廷自断访查后路。)

  弘治三年,礼部尚书耿裕向皇帝奏宝说,成化年间朝廷在广西用兵,战火纷飞人事纷乱,百姓都四散奔逃,事过境迁,恐怕踪迹难寻。当年孝慈高皇后与太祖高皇帝一起创业,把家化作国家。高皇后的父亲徐王后人也都不能找到,于是就在高皇后的家乡宿州修建庙宇春天和秋天都举行祭祀。孝穆太后自从幼年就离开广西,侍奉先帝,连州,贺州不是中原地界,寻访恐怕很困难。臣知道陛下寻访之心恳切,但是也要接受事实,我贸然建议仿照高皇后父亲徐王的例子,拟定孝穆皇后父母封号,在桂林立祠祭祀吧。皇帝说:孝穆皇太后很早就离我而去,每次想念起来,心里都非常难过,如果皇太后的宗亲还能找到,那朕一定要厚待。但是找了这么久也没有找到,只好修建宗庙,安慰母亲在天之灵。既然皇祖也有类似的经历,那么朕虽然不愿意放弃寻找,但是也不敢浪费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就仿照先祖先例,进行祭祀吧。于是,封孝穆太后父推诚宣力武臣加进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后母伯夫人,立庙桂林府,命令有司每年祭祀。大学士尹直撰写哀册说: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皇帝闲暇时常常念诵,悲伤时暗自流泪。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