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多彩瑶族 / 瑶区人物
蒙灵

       蒙灵 知天命的祝著节文化传承人

       蒙灵

       瑶族网消息 祝著节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廿九,瑶族同胞走亲戚,唱山歌,打铜鼓,逐鬼神,祭祖宗,佑平安,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节日氛围浓厚,持续3天才算过完节日。

       瑶族民间这个传统节日,是原汁原味的,不掺杂外来民族和现代文化元素。然而,这个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文革”期间几乎被彻底泯灭,蒙灵等一代年青人几乎不知道瑶族还有这个节日。

       1977年农历五月廿九,阳光灿烂,风和日丽。这天早上,蒙灵的母亲跟他说:“从前的今天他们登山赶歌会,热闹得很。”母亲只是随意说说,但蒙灵却邀请本寨的一位蓝姓同伙结伴去番岭山。

       同个寨子的年轻人得知蒙灵去番岭山后,他们不约而同来到山上,几位年长者闻讯后也赶到山上,但当天没有人唱山歌。年长者敞开心扉说起当年过节的情景:人们坐在树荫下纵情歌唱,男女青年们撑着花伞目送秋波,老人们身背葫芦酒壶,相互敬酒,孩童们身背着小“交”(装彩色糯饭和红鸡蛋的小箩子)跳“托番”舞,歌声、笑声、画眉叫声飘荡在歌场的上空。

       这次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廿九,瑶族同胞们都会自发到番岭山古歌场过节。但是,节日年年过,但却没有一个属于这个节日的名字。身为教师的蒙灵开始潜心于研究瑶族各个支系。

       然而,当时毕竟还在学校任教,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到民间调查走访,只能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去走访民间老艺人。有些民间艺人对他的到来,不是很配合,甚至把他拒之门外。一次,蒙灵去拜访蓝海祥老艺人,老人就是不愿和他说话,后来他几次登门,老人终于告诉他,说农历五月廿九瑶语都叫“初住”。当时蒙灵就有所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蒙灵阅一本介绍非洲土著人庆祝节日的书,突然,“祝著”一词犹如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天际,着陆于他的脑海之中。他决定把“五月廿九节”汉译作“祝著节”,次日便函寄给了《半月谈》编辑部,阐述了自己观点。

       “祝著”既是布努瑶“五月廿九节”的谐音,又是“廿九”这个数字的瑶语读音。从汉语上分析,“祝”即庆祝之意,至于“著”,过去布努瑶刀耕火种狩猎等生活方式与非洲的土著民族有类似的地方,使用这个字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半月谈》编辑部被这封来自茅棚孤灯之下的信深深地打动,他们及时把信转给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981年4月,这封带有国家民委负责人签字并盖章的信转回到巴马民委,巴马民委又转交给东山公社。时任公社书记的蓝华兴把这事称为“东山布努瑶的伟大创举”。

        “祝著”汉语拼音为“zhuzhu”,“廿九”在布努瑶语中读作“zhuzhu”, 因而这个节日就被布努瑶视为一年中的大节。蒙灵说这个节日是有来历的,他在收集布努瑶民间故事得知,相传在久远的古代,瑶族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无法像邻近的壮汉族那样每月过一个节,始母密洛陀在升天之前,嘱咐瑶族儿女勤俭节约,每半年的最后一天过一个节。那一年的农历正好有二十九天,因此就有了“五月廿九节”。

       番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源流长,习俗蔚为壮观,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如今是布努瑶支系中保本民族风俗较完整的民族之一,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副其实。这其中蒙灵的付出不可磨灭。祝著节文化也在传唱着这位瑶族汉子的故事,通往番岭山的道路和修缮一新的古歌场同样留着他的印记。如今,当年师范毕业的小伙子已迈过了知天命之年,但他没有后悔,祝著节文化能传承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