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多彩瑶族 / 瑶区人物
盘财佑

       盘财佑——江华瑶歌王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如蒙古族的“牧歌”、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舞歌”、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而瑶族,更是“歌的使者”,瑶山是“歌的海洋”。

       一生吟唱瑶山情

        “瑶歌王”盘财佑,是颇受当地瑶人尊敬和称道的瑶族长者。他生于1920年7月,父亲盘明基是当地民间艺人,常背一把二胡,走村串寨,边拉边唱,在瑶族同胞中颇有名气。盘财佑自幼跟父亲学艺,后又师从瑶族艺人赵明福,从小就受到了民间艺术的良好熏陶。他经常和伙伴们在一起唱歌、对歌,有时一唱就是几天几夜。有时听到某村有善歌的人,他就是深夜打着火把,步行数十里山路也要去会一会,比个高低,分个输赢。可以说凡是瑶族村寨,都有他坚实的足音和嘹亮的歌声。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盘财佑博采众长,集舞蹈、瑶歌、法事诸艺于一体,尤其擅长唱瑶歌。

       听盘财佑唱瑶歌,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他的歌多为古诗体,也有自由诗体和曲牌体。歌词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行,长的达200多行。歌调也丰富多彩,主要有“长仙牌”、“短仙牌”、“讲歌”、“连”、“啦哩”、“射留射”、“哪罗哩”、“沙由沙沙由”、“叠歌”等。各种曲调的音调、节奏不一,能适应各种歌词。盘财佑谣歌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语言洋溢着自然风味、泥土气息。如“日光出山照山村,千家峒里雾腾腾,风吹雾散天晴朗,牯牛犁田早出门”,像流水一般,自然天成。 

       盘财佑曾说,“天下瑶人同根生,分散天下去流落”,而瑶歌更是“千唱口不倦,万听更新鲜”。1993年,以收集他唱的瑶歌为主的《盘王大歌》由岳麓书社出版后,反响十分强烈,被誉为瑶族的“史诗”和“百科全书”。1999年,《中国曲艺志》将他演唱的《朵筛》、《蕾却》两个曲目作为史料记录。由于盘财佑在继承和发展瑶族文化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瑶族同胞中的巨大影响,他连续三届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沧桑巨变,并一直扎根于大瑶山的盘财佑,如今已很少唱瑶歌了。看到“歌妈”赵庚妹和自己的外孙女盘琴将瑶歌唱到了首都北京,唱遍了世界,他很欣慰。他说瑶歌应让年轻人去发展、去传播,瑶歌永远不能丢。他还拿出一大叠曲目手稿,说将来要无偿送给县里。

       在笔者的再三要求下,盘财佑唱起瑶族传统的《摆酒歌》:“燕子住大厅里,主人摆酒那罗哩,劝郎饮,怕无好酒把郎留……”。苍老的声音、纯朴的瑶语、动人的传说、妻婉的曲调,满腹歌瑶的“瑶歌王”啊,委实就是一部瑶族沧桑历史的缩影、一本厚重的传奇。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