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琴——江华瑶族歌手
世纪之交的1999年,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这块神奇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瑶族音乐,象一颗拭尽尘土的珍珠,终于在世人面前展露出它璀璨夺目的光彩:继年初出版的以江华瑶族音乐为素材的《盘王之女》声乐组曲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轰动之后,6月底,具有浓郁瑶歌风格的江华本土音乐创作作品《“木龙”歌》又获湖南省文化厅金奖,并被选送北京,角逐第九届全国“群星奖”。
古老音乐充沛的生命力
1996年9月,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健来南岭采风,在江华瑶山结识了瑶族歌手盘琴,从此结下了他与瑶族音乐的不解之缘。
盘琴在瑶山深处的湘江乡坪冲口长大,与外公——“瑶族歌王”盘财佑一起生活,从小受到瑶歌的熏陶和瑶山风俗的洗礼,培养出了良好的音乐感觉。
当刘健来到瑶山的时候,盘琴按瑶家习俗为客人献上一曲《迎客歌》。刘教授惊喜地发现:在这僻远的大山区竟然还有这种曲调原始古朴、旋律优美动人的音乐!刘教授马上意识到了它所具有的民族与历史的特定艺术价值。这位长期从事民族音乐的学者所苦苦追寻的,正是瑶歌这种原始保真的质感。
在国内率先提出“保护文化环境”观点的刘健对瑶族文化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与盘琴合作发掘整理瑶歌,并筹资送她到武汉、北京、上海等地接受声乐专门训练。盘琴还到瑶山深处进一步学唱瑶歌,体验瑶家生活。1996年至1997年,刘教授先后十多次深入江华瑶山,搜集整理音乐素材,几经提炼,精心编配,史诗般的声乐组曲《盘王之女》终于问世。
《盘王之女》收录了《过山谣》、《赶歌堂》、《礼曲》等九首曲目,多为江华岭东瑶歌,由盘琴用瑶语演唱,词曲未作任何修改,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刘健运用现代多重音乐表现手法,为古老的音乐营造一个现代的氛围,展示了瑶族音乐的特有魅力,以全新的音乐理念,诠释了一种“活的民族音乐”。音乐如云如雾如潮如浪,似天地山水人的共鸣,以原始厚重沉积的瑶族文化,以史诗般的磅礴气势,以巨大的隔世感和漂泊感,以“真民族”和“大世界”的视角,以平实而多样的音乐语言,向人们叙述着这个古老民族传奇般的迁徙经历和丰富、奇特、神秘的文化与生活
瑶族音乐的魅力征服了世界。1998年,在江华拍摄的音乐电视《盘王之女》荣获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奖。同年11月,以之为蓝本的音乐特写《刘健和他的瑶歌》荣获第35届亚洲太平洋国家广播电视联盟娱乐节目金奖。评委认为,《盘王之女》“给一个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新的生命”,“展示了古老音乐充沛的生命力和保存传统文化遗产——这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的成功努力!”1999年1月,《盘王之女》CD大碟出版发行,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轰动,称之为“属于世界的音乐”,“新民族根源音乐”。
瑶族音乐,正在走向世界。
一条“木龙”出大江
瑶族音乐让世人瞩目的,不仅仅是一部《盘王之女》。
1999年6月24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庆国庆、迎回归“明天世纪花园杯”音乐大奖赛在省政府礼堂举行颁奖仪式,由胡铁冰作曲、赵登厚作词、盘琴演唱的具有典型瑶歌风格的《“木龙”歌》荣获创作和演唱两项金奖,让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瑶族音乐。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有理由为瑶族音乐的辉煌成就而骄傲,更有责任让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期待走向新世纪的瑶族音乐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毕竟,民族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